【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30週年】
陪伴沙田青年三十載 建立共融‧自主‧愉悅人生
自2005年完成現代化工程後,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改以落地玻璃的設計,為社區打開大門,培育沙田區內不少傷殘及健全青年成長。
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前身為沙田青少年中心,自1990年開始於沙田第一城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2002年,在社會福利署的支持下,轉型為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並於2005年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獎券基金資助,中心裝修及設備全面現代化,為地區傷殘青年以及健全青年提供多元化服務。為慶祝服務沙田區30年,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將以「傳愛‧存愛」為主題,於2021年1月30日上午10時至4時以網上形式舉行馬拉松式慶祝活動,希望在疫情下,仍然藉著不同的活動傳達愛和共融的祝福給每個家庭。
協會服務總監劉韻慧(Wendy)於90年代加入青少年中心,多年來見證中心經歷地區及時代變化,一直本著「傷健共融」的理念,讓區內所有家庭以及青年不分傷與健共同參與,從中幫助不少青年建立自我,促進家庭及朋輩關係,推動社區共融。
「當初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在裝修及設備上都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寬敞及開揚的玻璃門口及無障礙通道,內部亦增設Band房、煮食器材等,吸引更多傷殘及健全青年來到中心,透過共同興趣彼此認識,創造傷健共融的環境。」當時一隊由兩位傷殘女生及幾位健全男生組成的共融樂團因而誕生。「當時中心同事看見中心吸引到不少青年常常來到Band房練習,便心生共融樂團的想法,於是邀請他們與兩位患肌肉萎縮症的女孩一起夾Band,後來更多次演出。雖然數年後樂團有成員移民而解散,但那幾年的經歷讓原先於特殊學校成長的傷殘女生擴闊圈子,也讓健全的青年們從中理解傷殘人士的生活,感受到兩位女孩面對逆境的樂天態度。」傷健共融相處的情景,對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來說絕不陌生,也是30年來一直不變的特色。
創造讓青年們感到舒適、獲信任的空間,繼而透過確實的陪伴同行,讓傷與健都能互相發揮正面影響,一直是中心同事們的初心,也是Wendy於青少年服務芸芸經歷中最深刻的得著。她曾負責為當區中學提供駐校支援,透過不同活動與好動叛逆的青年一同突破框框,學習新的技能,發掘他們的潛能。「中心多年來的信念是,無論傷與健的青年,也可以享受愉悅人生。所指的並非只靠物質上的支援,更是陪伴他們尋找自我價值,在健康的家庭和朋輩關係中建立自主、愉悅的人生。」

全賴一顆初心與熱心,中心一眾同事在繁重的工作量中仍然充滿活力、創新求變,務求讓每位青年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