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專線
服務花絮
服務花絮
照顧者專線成立於2008年4月,多年來照顧者專線的同工出席了多項的傳媒活動、國際會議、社福界交流及大型活動等。就在這裡與大家分享這些重點服務花絮。
本人有幸於七月份代表協會出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國際性社會工作會議(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tion and Impact)。傷健協會的照顧者專線及野甘菊計劃分別有一個口頭滙報及海報展覧,旨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同業介紹協會為照顧者及新近成為傷殘人士所提供的專業服務及成果。
此國際性社會工作會議有來自全球100多國家及地區,合共超過2,500位參加者共聚一堂,分享各國的社會政策、前線工作、社會願景等範疇。其中兩個下午,大會更安排了服務單位探訪,讓參加者更深入了解瑞典的社會服務。本人亦參加了其中一次服務單位探訪。 說到這次國際性社會工作會議的收獲,我有以下的一些觀察和感受: 1.) 非洲同工的參與 (African Presence) 此外,在會議參加者數目上,非洲同工亦有見增長。在會場外,本人亦有一晚在市中心遇到一位非洲同工,我們同枱用膳,交流心得。 2.) 內地同工的參與 (The China Factor) 3.) 全球化 (Globalisation) 在會議場外,本人亦有一些觀察。在會議第一天中午,我去了市中心一間餐廳午膳,發覺在這街上短短一、二百米內有中餐館、日本壽司、西班牙餐廳和意大利餐廳。另外有一次午餐於一間炸雞快餐廳,接待的是一位亞裔女士,她見到本人時,特意問我要飯或炸薯條,可見在當地顧客中,喜歡米飯的亞裔人士亦不少。 會議內容豐富,下期待續。 |
作者:葉先生 |
承接上期工作員分享其在國際會議之體會,今期繼續與大家談談。
1.) 社會服務在中國的發展 反思:隨着內地政府追求和諧和穩定,非政府機構在社區內的服務得到肯定,近十年多得以高速發展。在國家這迅速發展社會服務的機遇下,香港的社福機構和培訓學院可以擔當什麼角色呢?。 2.) 殘疾人士權利 在同日的另一場合,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講者Sue指出殘疾人士面對着「數碼歧視 Digital Discrimination」。Sue指出在互聯網世界,大部份的網站設計均未能切合殘疾人士的特性。 反思:隨着人口老化及醫學的進步,殘疾人口反而增加,10億殘疾人口是個大數目。再加上殘疾人士面對着各樣的歧視和服務障礙,追求殘疾人士的平等權利實在刻不容緩。 3.) 瑞典的康復服務 第一,瑞典政府規定人均居住面積不能少於400平方呎,所以殘疾人士的宿舍非常寬敞,配備有客廳、梳化、睡房及私人厠所及浴室等家居式的設施。 第二,瑞典政府為合資格的殘疾人士提供個人助理服務(Personal Assistance) 。符合計劃資格的殘疾人士可以聘請個人助理,每日到殘疾人士的居所照顧他/她的起居生活。在2011年,瑞典政府總共向超過15,000位合資格的殘疾人士提供個人助理服務津助,財政支出折合為264億港元。 反思:瑞典政府的政策是以人為本,強調平等與權利而非憐憫或福利。當然,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能直接比較,但瑞典復康政策的背後理念值得我們借鏡。 總括而言,這次瑞典之旅加深了筆者對全球社會工作的發展方向的認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理路,希望日後有機會再次外出考察,與大家分享所見所聞。 |
作者:葉先生 |